首页 / IPO / 国科天成深交所创业板敲钟上市 新程启航擘画红外领域新蓝图

国科天成深交所创业板敲钟上市 新程启航擘画红外领域新蓝图

2024年8月21日,随着上市宝钟的敲响,国科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国科天成,股票代码:301571)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交易。作为中国光电领域的领导者,此次上市对于国科天成而言,不仅标志着一个阶段性的成功,更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开始。

国科天成是一家拥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书、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等军工业务资质,主要从事红外热成像等光电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光电业务为国科天成的主要业务,主要定位于产业链中游,下游客户以军工配套企业、民用整机或系统制造商为主。2022年至2023年,公司光电业务收入占比为85.6%和87.46%,光电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46.50%、43.45%,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伴随政策、产业、技术的多轮驱动,我国红外热成像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政策端,工信部在2019年9月出台《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迈向中高端。支持集成电路、信息光电子、智能传感器、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积极推进创新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产业端,红外热像技术在军用和民用市场的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军用领域,随着我国在国防上的持续投入以及产品的持续进步,红外热成像发展潜力巨大,民用领域,随着红外热成像产品性价比的进一步提升,红外产品有望在汽车辅助驾驶、户外探险等居民消费级市场进一步普及,市场规模预计将不断扩大;技术端,目前国内红外热成像行业已经初步掌握了从探测器、成像机芯到光电系统等产品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成功实现光电成像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

在政策引领、产业发展、技术升级及自主替代的多重要求下,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未来想象空间和市场潜力都巨大,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在这一领域已积累深厚先发优势的国科天成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深耕红外领域,产业链逐步延伸完善

国科天成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红外热成像等光电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构建了以红外图像处理技术、成像电路设计技术和共光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近年来,公司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5.30亿元和7.0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6.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5亿元、0.97亿元和1.2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30.36%。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38.83%;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增长42.43%。

在立足红外产业链中游的同时,公司持续向上游核心器件领域拓展并取得多项重大进展,部分产品已经或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

在制冷红外领域,公司已于2023年成功研制出T2SL制冷型探测器并开始自建立线,成为国内极少掌握该项技术的红外企业之一,T2SL探测器是目前红外行业最前沿的探测器技术之一;在非制冷红外领域,公司已于2023年研制出一款高性价比的非制冷型探测器;在精密光学领域,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为子公司天桴光电投资建设了一条精密光学加工线,具备了镜片精密加工能力并设计开发了多款镜头产品。

在发展光电业务的同时,公司还开展了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信息系统开发服务、卫星导航接收机研制等其他业务,使得公司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使得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盈利能力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依托自身在红外图像处理、成像电路设计、可见光与红外光共光路等领域的技术优势,重点发展以制冷红外为核心的红外产品业务,公司不断积累下游客户资源和提高市场知名度,进而带动零部件销售和光电研制业务,同时持续向上游核心器件领域拓展,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使得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公司光电业务聚焦于产业链中游并向上游核心器件领域持续拓展这一发展路径,能够减少与下游国有军工集团、整机或系统厂商在终端市场的竞争,降低市场推广投入,从而更加专注于红外图像处理等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

注重研发创新,研发实力雄厚

作为一家以技术立身的企业,国科天成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建立了完善的研发流程,具备持续的研发投入能力。围绕光电产业中游的定位,公司建立了以红外图像处理、成像电路设计、可见光与红外线的共光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是国内少数具备1280×1024分辨率制冷型机芯及整机研制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稳定增长,分别为2,064.73万元、2,911.10万元和4,972.58万元,累计研发投入9,948.41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30%、5.50%和7.09%。

在研发团队建设上,公司现已形成以贺明博士和朱帆博士为核心的光电业务研发团队,集结了一批具有军工院所背景、较强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研发经验技术人才和各方面的技术力量,能够准确把握市场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展前沿性研发。与此同时,公司坚持内部人才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并行,并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和晋升制度稳定团队,增强公司技术人员储备,为项目建设提供稳定的人才和技术储备保障。

在研发方向上,公司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业务特点构建起机动灵活的研发机构体系,并建立了健全的研发流程和研发机制,密切跟踪行业新技术及产品变化趋势,致力提升公司技术研究与产品量产落地之间的技术转换效率。

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38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外观专利和3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曾获得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专项支持、中科院科技成果技术转化特等奖、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并先后被认定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未来公司将继续以光电业务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方向,持续在该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和技术创新。

公司亮点

1、据招股书显示,公司光电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完成后预计将形成年产100台中波制冷热像仪、3,500台非制冷红外热像仪、80,000个非制冷红外机芯模组的生产能力,提升产品性能,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产能,满足下游市场需求,提高公司在非制冷红外领域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

超精密光学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后,公司将具备16,000片/年的高端光学镜片生产加工能力,能够有效拓展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种类,扩宽自身在高端光学镜片的市场空间。

2、公司在发展初期建立了以InSb探测器技术路线为特色的制冷红外产品体系,相较于国内多数竞争对手主要选用的MCT探测器,InSb探测器具有盲元率低、稳定性高等特点,加之公司在2023年自主研制出了下一代锑化物探测器即T2SL探测器,在国内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

3、在客户服务能力方面,公司注重模式创新,既能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机芯、整机、电路模块等核心产品,便于客户简化开发周期和系统集成,还能通过零部件销售业务和光电研制业务满足客户的自主开发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产品及服务,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市场的竞争能力。

4、红外热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根据MaxtechInternational预测,2023年全球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将达到74.65亿美元,2020年—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05%,目前我国的红外热像仪市场还处于发展期,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公司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先发优势明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山森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sjpgy.com/archives/2852

ssjp2022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杨帆:18210794882 林景:13391579029

邮箱: zggybyf@163.com zggyblj@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