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安徽强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邦新材”股票代码:001279)正式登陆深交所主板。本次IPO,强邦新材共发行新股4000.00万股,募集资金3.87亿元,主要用于环保印刷版材产能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等。

公开资料显示,强邦新材主要从事印刷版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目前国内少数掌握柔性版材生产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工艺的生产企业之一。根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印刷器材分会出具的说明,强力新材销售规模一直居于国内第二、全球前五,规模优势突出。
未来,强力新材将继续专注于感光新材料的研发,在保持印刷版材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向其他应用领域进行拓展,在巩固现有市场优势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市场和提升竞争力,力争成为中国感光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
一、行业需求持续扩容 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印刷术被誉为“文明之母”,其出现推动了书籍大规模的复制,为人类知识文明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 80 年代,原国家计委等部门制定了“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16 字方针,为我国印刷业全面普及照排胶印,并向高速、优质、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指明了路径,最终使我国印刷技术告别了“铅与火”,走进了“光与电”,印刷业也得以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印刷业的持续发展,以及胶印技术在我国印刷业的主导地位,我国胶印版材的产销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2 年,我国胶印版材产销实现较快恢复,达到历史最高的 5.08 亿平方米与 5.25 亿平方米。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印刷业的稳步发展,我国胶印版材出口也保持了较快增长。2022 年我国胶印版材出口数量为 23,116.76 万平方米,出口金额 52.1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3.96%与 31.47%。目前,我国胶印版材出口量占当年总销量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出口市场成为推动胶印版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自成立以来,强邦新材一直从事感光材料在印刷版材方面的研发及应用。凭借丰富的生产技术及经验,公司在印刷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强邦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93亿元、15.03亿元、15.88亿元、14.25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7,667.72 万元、7046.70万元、9889.16万元和9351.38万元,业绩整体保持着稳步上升的趋势。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随着印刷版材市场需求逐渐恢复,强邦新材实现营业收入73,498.13万元,同比增长8.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净利润4477.01万元,同比增长12.63%,经营业绩向好趋势明显。
二、技术创新铸就核心壁垒 销售渠道优势突出
从全球市场来看,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胶印版材产销大国,行业企业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与富士胶片、爱克发、美国杜邦、富林特等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国内印刷版材企业高端产品研发能力有待增强,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部分关键材料、产品技术的瓶颈制约及薄弱环节依然存在。
事实上,胶印版材及柔性版材的制版过程,均系使用红外线或紫外线对感光材料进行曝光,运用光分解或光固化原理将原稿的图文信息精准的复制过来形成印版,因此感光材料是决定各类版材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感光材料配方的研发周期较长、研发难度较大,进入印刷版材行业具有较高的研发和技术壁垒。
自成立以来,强邦新材注于感光材料的研发及其在印刷版材方面的应用。通过多年的积累,公司拥有了业内领先的研发技术优势,形成覆盖热敏 CTP 版、UV-CTP 版、免处理版、感光树脂柔性版、PS 版的相对完整的印刷版材体系,并掌握了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核心技术。截至报告期末,强邦新材拥有专利 77 项,其中发明专利 21 项,软件著作权16项,公司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除了技术创新优势之外,强邦新材的规模优势也非常突出。 经过近二十年的产业深耕,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印刷版材生产企业 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少数掌握柔性版材生产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工艺的生产企业之一。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共有 7 条胶印版材生产线,胶印版材年生产能力达 8,000 万平米。
此外,印刷版材终端销售市场具有差异化、分散化的特点,对销售网络的广度和深度有较高的要求。对此,强邦新材建立了覆盖范围较广的销售网络和完善的经销商管理体系,以满足公司业务规模增长的需要。 截至报告期末,强邦新材已拥有 200 多名经销商客户,覆盖全国 28 个省、 直辖市和自治区;同时,公司产品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等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最终销售,销售渠道优势突出。
上市之后,强邦新材将认真组织募投项目的实施,争取尽快实现效益,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感光材料应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将本次上市为契机,加快对优秀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提高公司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力争早日实现成为中国感光材料行业领军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