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下午,浙江华业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1616)通过全景网平台举行的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向市场全面展示了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蓝图。在深度交流中,公司管理层围绕财务表现、技术创新、市场布局等核心议题,系统性地回应了投资者的关切,勾勒出一幅以技术为根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业绩持续向好 上市效应显现
财务数据是最直观的发展注脚。2025年一季度,浙江华业交出了营收2.15亿元,同比增长22.19%;净利润1689.53万元,同比增长30.16%,的亮眼成绩单,延续了2024年全年营收8.92亿元、净利润增长32%的良好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总资产规模已达18.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达12.96亿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40.52%,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企业发展的赋能效应。
在说明会上,公司详细解读了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一方面受益于下游塑料机械行业景气度持续复苏和国家“以旧换新”等产业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与海天国际、伊之密等下游龙头企业的稳定合作,以及持续的新客户开发。这种“存量+增量”的双轮驱动模式,为公司业绩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技术创新构筑核心竞争力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典型代表,浙江华业的研发实力成为业绩说明会上的焦点话题。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3004.76万元,占营业收入3.37%,这一投入力度在细分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已拥有15项发明专利,形成了包括“多轴联动的螺杆抛光机抛光技术”、“机筒螺杆耐磨层制作技术”等在内的核心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突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公司产品在氮化表面硬度、加工精度等关键指标上持续领跑行业。2024年完成的车灯透气膜变压螺杆研发、镜面滚压成型抗屈服活塞杆等四个项目,以及正在试制的超高速高压变距螺杆的研发、低负载高聚合变压螺杆的研发等八个项目,展现了公司在高端产品领域的持续突破能力。
市场地位稳固
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尺。根据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0-2023年,公司在我国塑料机械用螺杆、机筒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从8%稳步提升至12.5%,连续四年保持行业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既源于公司过硬的产品质量,也得益于其独特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能力。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公司产品已远销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与恩格尔(Engel)、赫斯基(Husky)、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住友德马格(Demag)、米拉克龙 (Milacron)、戴维斯标准(Davis-Standard)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相信,随着募投项目的推进和全球营销网络的完善,这一比例有望持续提升。
募投项目夯实未来发展基础
作为2025年3月27日刚刚登陆资本市场的新上市公司,浙江华业的募投项目进展备受关注。公司明确表示,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生产基地建设、智能化改造和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三大领域。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效解决产能瓶颈问题,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强化研发创新能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智能化技改项目”的实施将提高公司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水平;而“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有效升级公司研发创新能力,完善公司技术研发体系,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迈向全球产业链更高端
在投资者关注的分红政策方面,公司管理层做出了专业细致的解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注册制发行上市审核动态》的相关规定,已通过上市委审议的企业原则上不应提出新的现金分红方案。基于这一监管要求,公司2024年度暂不进行利润分配。市场专业人士指出,这一安排符合监管惯例,且从长远来看,浙江华业当前正处于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的关键期,将资源优先投入主业发展是更为理性的选择,公司通过募投项目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布局,将为股东创造更为持续和可观的价值回报。
通过这次业绩说明会,浙江华业向市场清晰传递了其发展战略: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深耕塑料成型设备核心零部件领域,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公司明确表示,将充分利用上市平台优势,加快全球化布局步伐,向着“成为全球塑料成型设备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导者”的目标稳步迈进。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浙江华业的发展路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样本。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稳健的财务管理和精准的市场拓展,这家“小巨人”企业正在产业链高端环节构筑起越来越坚实的竞争壁垒,其未来发展值得期待。